追蹤近海海域污染的源頭可以發現,除了城市污水、工業廢水、生活垃圾排放外,水產養殖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源頭。2019年我國水產品產量高達六千多萬噸,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家。
現在大部分水產養殖場已經對所產生廢水進行處理,但是仍有不少地方在水產養殖過程中,對水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重視不夠,水產養殖污染環境事件時有發生。有報道指出,部分海參養殖戶使用農藥來殺死養殖池中的魚蝦等競爭生物,且用量不低,這會使得有農藥殘留在水中,是在養殖水產過程中可以避免的污染。
國內外已經發展了許多養殖廢水的處理方法,其中包括物理、化學處理方法和生物膜法、人工濕地處理法、耐鹽植物處理法等綜合處理法等。此外,還有專門針對懸浮顆粒物的處理方法。
1、物理處理法
依據水體及水體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質,采取曝氣、過濾、沉淀、吸附、氣浮等方法凈化水質,除去水中懸浮物質或有害氣體。
2、化學處理法
利用化學反應來處理水中的污染物或懸浮膠粒。包括絮凝、中和、絡合、氧化還原、消毒等方法。
高效、快速處理養殖污水,使其循環利用,是大規模高密度養殖業的發展關鍵。可以借鑒現有的處理工業、生活污水的成套設施和技術,結合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,設計出適用于工廠化高密度養殖的污水處理系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