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進太陽能污水處理系統
據悉,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為主要整治內容。金東區鼓勵推廣低成本、高效益、易維護的農村環保實用技術,重點推行集中式處理技術,將污水處理與綠化景觀相結合,探索厭氧生物處理、微動力污水處理等不同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。
孝順鎮余店村的污水處理太陽能供電曝氣系統,通過三道工序,將生活污水轉化為清水。據區環保分局生態建設科工作人員介紹,這套新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
統是從浙江大學引進的,由微電腦控制系統自動完成污水處理中的關鍵環節,采用“厭氧+缺氧+好氧”的處理工藝,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,作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動力。這項技術的運用,彌補了傳統污水處理模式季節性強、水質不夠穩定等缺陷,環保的同時又降低了后期成本,兩全其美,這項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。
整治工作實行“1+2”模式
金東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采取“1+2”模式重點推進,通過“抓點、帶線、促面”,集中資金建設一批,見效一批,分批分片滾動推進。在推進過程中實行“1+2”模式,“1”是指突出集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收集管網建設項目,“2”指的是對原有污水設施進行改造完善,并新增一批垃圾收集轉運設施。
截至目前,列入2010年計劃中的18個行政村已通過省級驗收。2011年,金東區對42個行政村累計投入資金2954.865萬元,新建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42座,設置垃圾箱10499個,垃圾房23座,垃圾車57輛。
為確保整治達到穩固效果,金東區設立了“三級聯動”機構,區、鄉鎮、村三級各設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,責任到人,職責到崗。將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納入生態
區建設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,與獎懲掛鉤。強化長效環境管理機制建設,明確具體實施主體及責任,切實做好后續維護和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