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12月底即將出臺“水十條”政策預期之下,“水十條”是繼我國在2013年9月份出臺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之后,即將頒布的又一項重大污染防治計劃,目標是2017年前消滅劣五類水,時間上早于此前市場預期的2020年。
2014年以來污水處理行業利好政策不斷,但是經過2013年上半年的大漲,在實質性政策落地之前污水處理板塊已經超過18個月的持續調整。券商分析師認為,污水治理政策涉及到眾多部委利益的權衡,需要經過環保部、住建部、國土資源部、水利部、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共同協調,反復論證考察才能出臺,所以在具體措施出臺前,市場雖然反復經歷相關的新聞刺激,但是因為沒有實質重大利好出臺,投資者多持觀望態度,不能進一步催化市場。
此次大漲還有一個催化劑是“財政部、國家發改委擬籌資500億成立國家環保基金,可優先貸款給實施第三方治理的排污企業或環保企業,采取無息或低息貸款方式,貸款期限適當延長”。第三方治理模式無疑是對污水處理行業來說是利好,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氣處副處長汪濤曾透露,本次“水十條”治理目標明確,將在2017年前消滅劣五類水,預計將帶動投資2萬億元。而上海市環保局最新通知也顯示,從明年1月1日起,將在未來5年大幅提高排污費,其中一些項目排污費漲幅最高可達6倍。分析人士表示,政策將重新激發市場對污水處理環保股的熱情,帶動污水處理個股及水務板塊估值的提升。
關注生物膜公司
我國面臨淡水資源匱乏及地表水污染嚴重的雙重問題。根據世界銀行2013年的數據顯示,中國可更新淡水資源量僅28130億立方米,占全球淡水資源量的6.6%,但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人均可更新淡水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/3,是全球最缺水的國家之一。因此,治理水污染問題刻不容緩,而此政策也是推進民生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。
“水十條”出臺后,若僅考慮重點地區污水廠在3年內完成改造、單位投資按“十二五”規劃中平均約525元/噸進行估算,則年投資需求或達108億元。此外,“水十條”的提出是由于之前污水處理標準偏低,要求企業提標改造,這使得MBR(生物膜)作為一種新興技術相對于傳統活性泥處理工藝具有明顯優勢。
據專業人士透露,本次“水十條”在保證優質飲用水水源水質不下降不退化的同時,將重點整治已經被嚴重污染的劣五類水體,尤其是影響群眾健康、公眾關注度高的黑臭水體,下決心治理好,大幅減少甚至消滅。改善治理劣五類水的首要重點將在污水排放環節,其中將對地方現有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、并要求嘗試發展再生水業務,并不斷完善中小城市的污水處理設施。
從治理成本上來看,雖然生物膜技術成本較高,但發展生物膜技術勢在必行。中信建投分析師萬煒預計“2015年MBR的市場規模將達到89.2億元,而到2020年MBR的污水處理能力將能達到3000萬噸/日,市場規模則有望再增加兩倍到300億元左右”。
由于通過BT、EPC等形式參與污水處理項目建設,所以這些公司應收賬款回款壓力比較大,當前碧水源、津膜科技均擬定向增發79億元、4億元,以緩解現金流壓力。碧水源此次定增將擴大股本超過20%,為儲備項目提供資金保障,目前公司在手訂單規模達98億元,為2013年的3.2倍以上,主要集中在市政領域。而津膜科技在工業廢水領域以19.68萬噸/日的處理能力保持優勢,公司以PVDF中空纖維超、微濾膜及膜組件為特色產品。
本文來自上海臺江
污水處理工程http://www.redgold.cn/